解决工程物资管理难题,随时掌握在外项目的物资供货,消耗情况,成本数据分析.点我了解详情或致电13911621362中国建筑工程资料网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24小时服务电话:010-51299114 51665651 13501215554
全国销售代理服务免费电话:400-163-8866
您现在的位置: 中国工程预算网 >> 行业资讯 >> 新闻 >> 正文
广州:西关广场拟保留15处历史建筑
作者:yanglan来源:网络点击数:更新时间:2013-8-23

  广州仅存的清代格局村落——泮塘五约,自纳入“西关广场”规划进行改造后,其村落内老建筑的去留一直备受关注。近日,记者从市规划局组织的西关广场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座谈会上获悉,该保护规划已经讨论不下20次,最新方案拟在泮塘五约保留15处推荐历史建筑线索,加上泮塘三约的57处传统风貌建筑等,总保留面积占村落面积的46%。据悉,西关广场规划将于本月提交市规委会审议。

  规划显示,西关广场规划核心区范围25公顷,东起泮塘路三约,北至中山八路,西部、南部与荔湾湖公园相连,虽称为“西关广场”,而实际的西关广场硬地面积不到7000平方米。

  区域内分为六个功能区,将西关广场、硬地广场及文化主体建筑群打造为广州印记组团片区,古村落保留建筑打造为泮塘五约与红荔湾头片区,还有仁威庙及扩建用地片区,泮塘三约安置房片区,新荔湾中学迁建片区,并将仓库物业改造为星级酒店片区。最终开成“西关大观园”格局,变身集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于一体的文化商圈。

  记者从荔湾区政府获悉,动迁工作将分批完成,预计今年10月陆续完成泮塘五约旧村范围、西关广场实体硬地片区的房屋征收工作,并于11月启动河涌整治与打通施工通道建设,12月启动硬地广场建设。最后在明年11月完成泮塘三约安置房建设地块房屋征收工作,12月启动安置房建设。

  古村保护

  1 历史建筑保护:保留面积占村落面积的46%

  自宋代便得名,泮塘五约村落仍是以宗族聚居的乡约古村落,现存大量宗祠、麻石街道。据设计方华工建筑学院介绍,对泮塘五约和三约的412栋建筑进行摸查后,确定最新的保护范围,明确必须保留1处文物保护单位(仁威祖庙)和2处不可移动文物(半塘五约亭、皥遐书社)。

  建议保留15处推荐历史建筑线索,包括李氏敦本堂、生产队址(三官庙址)、五约外街门楼及12处清末民初的民居,总面积约为2.4万平方米,占村落面积的4.62%。记者走访发现,生产队址已经在三官庙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,仅保留了主梁等少部分清代构造,大部分楼体为近代新建。

  拟保留57处传统风貌建筑,以民居为主,分布在泮塘五约和三约,总面积为2.7万平方米。此外,对已经残破的建筑,设计单位建议保留或局部保留。所有保留面积加起来占总村落面积的46%。

  2 传统格局保护:

  麻石直街留1200米并恢复水道

  泮塘村内的环境格局也极具文化价值,保护方案中将村内的历史环境要素,包括古树名木、麻石巷道、水址等均纳入保护范围。据介绍,计划保留两条麻石巷道,泮塘五约直街的200米及恩洲直街约125米,并将恢复连通五约至三约的麻石巷道约240米,以及其余次级的麻石巷道,总计约保留1200米。

  记者走在泮塘五约发现,整个村落内几乎由麻石巷道连通,并无水泥路面。不过,麻石街道宽约1.5米,三人并排已显狭。此外,还计划恢复“牛脷嘴”周边水道,与荔湾湖相接。区域内的古树,将悉数保留,目前确定的为荔湾中学内的两株榕树,已有两三百年历史。

  3 民间风俗保护:

  保证能舞狮扒龙舟还能逛庙会

  舞狮、扒龙舟、逛庙会是广府地区的传统民俗,在泮塘村也一直保留,这些项目在改造后仍能进行。据悉,规划恢复荔湾涌的龙舟水道,保留宗祠用作舞狮场所,并在仁威祖庙门前的西关广场及扩建部分,用作庙会主场地。

  不过,文史专家黄淼章担忧,村民都迁走了,谁来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?“原住民也应该是保护的对象。”他建议,改造完成后,泮塘五约还应该住着当地居民,而不是全部安置到别处。

  对此,设计单位表示将鼓励村民自主保护历史建筑,“现在很多建筑仍有人住,鼓励他们自主更新,由官方提出商业运作的指导,他们如果愿意留在这里,就要好好管理和利用历史建筑。”

  焦点关注

  新建筑限高:泮塘三约欲提高至45米

  规划中显示,泮塘村的中心区域控高12米,已远远低于“逢源大街-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”相关规划中要求的18米限高,并在仁威庙周边30米的建筑地带将会保留原先的特色。不过,属于环境协调区的泮塘三约,设计方提出可适当突破限高,以安置泮塘五约和三约的居民。

  据介绍,整个安置区为6万平方米,若以30米限高进行规划,恐难容下需安置的村民,拟将高度提至45米。通过设计图可看到,围绕着泮塘三约的新楼盘,高度远远大于45米。设计单位认为,泮塘三约突破限高,形成梯阶变化,并不影响整个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。

  老建筑利用:要保护规划还要有利用规划

  “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下来的多是单体的建筑,这些建筑本身可能已经不好使用了。”建筑专家张智敏对保护传统建筑表示认同,但担忧保下来之后,这些建筑该如何存在。“大家都知道,这些建筑的现状并不是特别的好,居住空间使用空间这些也不方便,特别是那些3米到4米的竹筒屋。”

  张智敏认为,应该在规划保护的同时,在尝试重新使用方面做一些规划和探讨。

  拟保留的15处推荐历史建筑及三处文物建筑

  序号名称年代备注

  1 仁威庙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

  2 半溪五约亭清同治三年(1864)区县级登记文物保护单位

  3 暤遐书社清区县级登记文物保护单位

  4 生产队址清—建国后

  5 李氏敦本堂旧址清泮塘五约历史村落重点保护

  6 泮塘五约直街59号民居清末民初

  7 泮塘五约直街41号民居清末民初

  8 泮塘五约直街48号民居清末民初

  9 泮塘五约直街38号清末民初

  10 泮塘五约三巷44号民居清末民初

  11 泮塘五约三巷46号民居清末民初

  12 泮塘五约三巷48号民居清末民初

  13 泮塘五约三巷19号民居清末民初

  14 泮塘五约涌边街10号民居清末民初

  15 泮塘五约外街门楼清末民初

  16 泮塘五约外街84号清末民初

  17 泮塘五约外街86号清末民初

  18 泮塘五约外街19号清末民初

分享到:
24小时技术支持电话:北京 010-51665651 51299114 13501215554